您的位置:百味书屋 > 作文大全 > 满分作文 > 改写《石壕吏》作文500字 正文

改写《石壕吏》作文500字

2017-03-15 05:41:49 来源网站: 百味书屋

篇一:把杜甫的《石壕吏》改写成记叙文

—— 精彩导读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作文要求:把杜甫的《石壕吏》改写成记叙文。

:石壕吏(杜甫)

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吏呼一何怒!妇啼一何苦!听妇前致词:三男邺城戍。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 !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,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 原稿:

石壕吏

天色已经晚了,诗人风尘仆仆的赶路,错过了旅店,来到了一个叫石壕村的小村庄。今天晚上,诗人只有投宿在石壕村了。

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老人、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。

夜深了,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打门声,有人在门外粗暴的吆喝着:“开门!快开门!”老翁和老妇人慌忙起身,慌乱之中,老翁爬过屋后的短墙逃出村去。老妇人战战兢兢的打开了门。

外面的几个差吏闯了进来,四处搜寻,恶狠狠地对老妇人说:“官府有令,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。把人交出来!”老妇人哭哭啼啼,悲苦地说:“屋里实在没有人了。我有三个儿子,都去戍守邺城了。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,还有音讯,其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。活着的人苟且偷生罢了,死去的人就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人世。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,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,他的母亲还在,只是进进出出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

衣裙了。我虽然年老体弱,还能给你们煮饭洗衣,请求跟你们一起回去,还来得及去应付河阳的差役,为士兵们烧好早饭。”随着一阵嘈杂,老妇人被抓走了。

夜沉沉的,四周一片寂静。可诗人仿佛还听到低低的哭泣声。诗人一夜未眠,天蒙蒙亮时,他起身与房东告别,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叹息。

学生互评:

夏康:我觉得文章里有些词语的运用还是很形象的,“风尘仆仆”、“哭哭啼啼”、“苟且偷生”,能表现出当时人物的状态。整篇文章的语言,改写得还是比较恰当的,表达比较流畅。

戴莹月:我觉得读这篇文章,就像是在读古诗翻译。作者把原来的诗句按照顺序一句句的翻译了一遍。虽然是很通顺,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写。好象全文的内容都被诗歌局限住了。

娄诗雨:这是一首叙事诗,是有一定情节的。诗歌里有人物的对话、有动作描写。改写时,作者写到了这些,结尾的时候还有一些环境描写。但是,总的感觉好象有点蜻蜓点水,关键的几个地方写得不够。

教师诊断:

原稿从主题思想上看,是忠于诗歌原作的;从内容上看,能利用诗歌提供的材料,做到结构完整,清楚地交代记叙要素;语言也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,把诗歌语言写成记叙性散文的语句。初步达到了改写的基本要求。但存在的不足也很明显。 病因:

被诗歌约束了想象,局限于对诗句进行加工,没有发挥合理的联想;内容上显得较为贫乏;语言描写突出不了人物的性格。老妇人的哭诉只是按照原诗的句子进行了翻译,对差吏的凶狠残暴刻画地不够;另外,这篇是以诗人的见闻为主要内容,但除了开头和结尾部分,对诗人的交代不够清楚。

修改稿:

石壕吏

这是战乱的岁月。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——石壕村。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。这一天,天色已经昏暗,诗人错过了旅店,只好投宿在石壕村。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,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。他们衣着破旧,面黄肌瘦。

一天的劳累奔波,诗人和衣而卧,很快就进入了梦乡。约莫二更时分,一阵犬吠,村中突然纷乱起来,粗暴的叫喊声、急促的打门声??越来越近了。诗人被惊醒了,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,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。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。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,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,向村外逃去。老妇人战战兢兢,颤抖着去开门。

“砰——”的一声,门还没有开,就被差吏一脚踢开,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:“你家男人呢?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。把人交出来!”老妇人苦苦哀求道:“长官,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。新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,两个

兄弟都战死了。哎,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!官爷,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??屋里实在没有人了!”

“哇——”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。

“你还说没人!这孩子哪儿来的!他的父母呢?你敢欺骗官府!” 差吏吆喝着,挥动皮鞭往里闯。

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,哽咽着说:“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,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,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。孤儿寡母,可怎么过啊?你们实在要人,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,我随你们去,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。”

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。在惨淡的月光下,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,掩面而去。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,令人肝肠寸断。

夜深了,小小村庄万籁俱寂。诗人一夜无眠,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。天蒙蒙亮,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。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,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,只能长叹一声,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,然后离开。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。 简评:

修改稿注意到了原稿的不足,进行了修正。在内容上进行了必要的增补,如背景的交代、差吏抓人的情景、人物神态的刻画、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,这些情节的展示不但忠实于原作的主题,而且使诗歌中营造的意境得到充分的展示。人物的性格和语言比较统一,一些细节描写,如孩子的啼哭声、门被踢开的情景、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等,都很好的体现了诗歌原作中的主题,把统治阶级的残酷暴虐,人民水深火热的痛苦,表现得非常突出。

所以,从主题表现的深刻,内容的充实、语言的准确流畅来看,修改稿比原稿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
教师指点:如何进行诗歌改写

改写是以原著为依据,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、结构、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。改写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各种文体、语体、人称、结构、表现手法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系,学会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内容,加深对原作的理解。它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。尽管改写只是根据别人现成的文章来

写,不像其他文章那样固有创造性,但改写仍有可供发挥才华的天地,在语言的运用、材料的组织以及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,还是有练习价值的。通常的诗歌改写是把叙事诗改写成叙事散文。

改写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:

首先,在主题方面,要对原作进行认真品味,透彻理解。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作改动,改写成散文后,仍要体现原诗的基本精神,不改变诗歌的主题思想。 第二、在内容方面,要注意到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。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练,语句跳跃性较大,在人物刻画、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。而叙事散文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,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。情节可以充分展开,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。所以,如果不根据原诗加以想象,适当补充一些情节,就会使改写后的叙事散文显得枯燥无味。只有在充分运用诗歌原有材料的基础上,发挥合理的想象,增补必要的描写,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。

篇二:小儿垂钓的改写作文500字

春天,春风拂面,阳光明媚,大地一片春*。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跑来一个小男孩,这个小男孩有个圆圆的脑袋,蓬乱的头发,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似两颗小星星,红扑扑的脸蛋配上红樱桃似的小嘴巴,显得更加可爱。小男孩身上背着一根鱼竿,手上拿着一个鱼篓,一蹦一跳的向河边走来。 哇,小男孩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,不惊感叹到:好美呀,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,绿油油的草地加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真是美不可言呀!哗啦啦的小河如同顽皮的孩子一直向前奔跑,河水清澈见底,水里鱼虾嬉戏,自由穿梭。 小男孩找了一块大石头,侧身坐了下来。他拿出鱼竿,装上鱼饵,向河中使劲一甩,接着,他又聚精会神的盯着浮子,就怕错过什么好时机。过了一会,有鱼上钩了,小男孩急忙收起鱼线,可惜,迟了一步,鱼儿早跑了。但是,他并没有放弃,依然坚持钓鱼。就在这时,走来了一位路人,只见那位路人戴着一顶草帽,留着长长的胡须,很有礼貌地说:“小弟,你知道钱家庄怎么走吗?”“不知道,快走,被打扰我钓鱼!”小男孩远远地摆摆手回答道。那位路人摇摇头无奈的走了。又过了一会,浮子又有动静了,小男孩眼疾手快,钓到了一块大鱼,他开心的笑了。接着,他又钓了一条又一条的鱼,满载而归的回家了。 “”

篇三:八上第四次作文范文《石壕吏》改写

《石壕吏》改写指导及范文(10.10.13星期三)

石壕吏(改写)

一、教师指点:如何进行诗歌改写

改写是以原著为依据,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、结构、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。改写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各种文体、语体、人称、结构、表现手法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系,学会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内容,加深对原作的理解。它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。尽管改写只是根据别人现成的文章来写,不像其他文章那样固有创造性,但改写仍有可供发挥才华的天地,在语言的运用、材料的组织以及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,还是有练习价值的。通常的诗歌改写是把叙事诗改写成记叙文。

改写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:

首先,在主题方面,要对原作进行认真品味,透彻理解。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作改动,改写成散文后,仍要体现原诗的基本精神,不改变诗歌的主题思想。

第二、在内容方面,要注意到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。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练,语句跳跃性较大,在人物刻画、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。而叙事散文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,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。情节可以充分展开,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。所以,如果不根据原诗加以想象,适当补充一些情节,就会使改写后的叙事散文显得枯燥无味。只有在充分运用诗歌原有材料的基础上,发挥合理的想象,增补必要的描写,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。 第三、在语言方面,要注意诗歌和叙事散文不同的文体特点。用现代汉语来改写古代诗歌,不是翻译文言文,不必句句都紧扣原诗,只要能表达原意就行了。为了叙述的方便,有时候还可以改变人称进行写作。诗歌中的语言为了符合文体需要,常常会省略一些句子的内容,语言顺序比较自由,还会有互文见义等修辞手法的使用,在改写时叙事散文时,都要一一改过来,使语言符合叙事散文呢的语言要求。

总之,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,要注意诗歌和叙事散文之间的区别。

二、修改作文

(一)熟悉、修改例文。

石壕吏(改写)

天色已经晚了,诗人风尘仆仆的赶路,错过了旅店,来到了一个叫石壕村的小村庄。今天晚上,诗人只有投宿在石壕村了。 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老人、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。

夜深了,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打门声,有人在门外粗暴的吆喝着:“开门!快开门!”老翁和老妇人慌忙起身,慌乱之中,老翁爬过屋后的短墙逃出村去。老妇人战战兢兢的打开了门。

外面的几个差吏闯了进来,四处搜寻,恶狠狠地对老妇人说:“官府有令,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。把人交出来!”老妇人哭哭啼啼,悲苦地说:“屋里实在没有人了。我有三个儿子,都去戍守邺城了。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,还有音讯,其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。活着的人苟且偷生罢了,死去的人就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人世。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,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,他的母亲还在,只是进进出出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了。我虽然年老体弱,还能给你们煮饭洗衣,请求跟你们一起回去,还来得及去应付河阳的差役,为士兵们烧好早饭。”随着一阵嘈杂,老妇人被抓走了。

夜沉沉的,四周一片寂静。可诗人仿佛还听到低低的哭泣声。诗人一夜未眠,天蒙蒙亮时,他起身与房东告别,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叹息。(498)

(二)学生互评:

我觉得文章里有些词语的运用还是很形象的,“风尘仆仆”、“哭哭啼啼”、“苟且偷生”,能表现出当时人物的状态。整篇文章的语言,改写得还是比较恰当的,表达比较流畅。

我觉得读这篇文章,就像是在读古诗翻译。作者把原来的诗句按照顺序一句句的翻译了一遍。虽然是很通顺,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写。好象全文的内容都被诗歌局限住了。

这是一首叙事诗,是有一定情节的。诗歌里有人物的对话、有动作描写。改写时,作者写到了这些,结尾的时候还有一些环境描写。但是,总的感觉好象有点蜻蜓点水,关键的几个地方写得不够。

(三)教师诊断:

原稿从主题思想上看,是忠于诗歌原作的;从内容上看,能利用诗歌提供的材料,做到结构完整,清楚地交代记叙要素;语言也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,把诗歌语言写成记叙性散文的语句。初步达到了改写的基本要求。但存在的不足也很明显。 病因:

被诗歌约束了想象,局限于对诗句进行加工,没有发挥合理的联想;内容上显得较为贫乏;语言描写突出不了人物的性格。老妇人的哭诉只是按照原诗的句子进行了翻译,对差吏的凶狠残暴刻画地不够;另外,这篇是以诗人的见闻为主要内容,但除了开头和结尾部分,对诗人的交代不够清楚。

(四)欣赏修改稿:

石壕吏(改写)

天灰蒙蒙的,又阴又冷。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。

这是战乱的岁月。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——石壕村。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。这一天,天色已经昏暗,诗人错过了旅店,只好投宿在石壕村。

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,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。他们衣着破旧,面黄肌瘦。

一天的劳累奔波,诗人和衣而卧,很快就进入了梦乡。约莫二更时分,一阵犬吠,村中突然纷乱起来,粗暴的叫喊声、急促的打门声??越来越近了。诗人被惊醒了,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,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。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。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,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,向村外逃去。老妇人战战兢兢,颤抖着去开门。

“砰——”的一声,门还没有开,就被差吏一脚踹开,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:“你家男人呢?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。把人交出来!”老妇人苦苦哀求道:“长官,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。最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,两个兄弟都战死了。哎,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!官爷,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??屋里实在没有人了!”

“哇——”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。

“你还说没人!这孩子哪儿来的!他的父母呢?你敢欺骗官府!” 差吏吆喝着,挥动皮鞭往里闯。

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,哽咽着说:“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,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,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。孤儿寡母,可怎么过啊?你们实在要人,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,我随你们去,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。”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。在惨淡的月光下,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,掩面而去。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,令人肝肠寸断。

夜深了,窗外万籁俱寂,说话的声音没有了,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,这哭声在旷野上飘荡??

诗人一夜无眠,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。天蒙蒙亮,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。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,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,只能长叹一声,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,然后离开。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。(839)

小结:

修改稿注意到了原稿的不足,进行了修正。在内容上进行了必要的增补,如背景的交代、差吏抓人的情景、人物神态的刻画、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,这些情节的展示不但忠实于原作的主题,而且使诗歌中营造的意境得到充分的展示。人物的性格和语言比较统一,一些细节描写,如孩子的啼哭声、门被踢开的情景、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等,都很好的体现了诗歌原作中的主题,把统治阶级的残酷暴虐,人民水深火热的痛苦,表现得非常突出。

所以,从主题表现的深刻,内容的充实、语言的准确流畅来看,修改稿比原稿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
石 壕 吏

天灰蒙蒙的,又阴又冷。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。

我无精打采地骑在我那匹瘦马上,经过了一天的颠簸,终于到石壕村了。今天就 在这里住下吧,我的心里这样想。 我最终选择了一户人家,我轻轻地敲了敲门,只听见门里出现了一阵骚乱,忽然,有一个老头翻过了墙,向南跑去。过了一会儿,一个老妇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。我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,她把刚刚逃走的老头叫了回来,并热情的招待了我。进了她家的大门,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,因为这家不是一般的穷,用来招待客人的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米的稀饭,何况他们平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简单的东西。

他们告诉我,自从唐军的进攻失败以来,李唐政府就在这一带实行“拉夫政策”,许多人都拿起武器,走上了战场,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,其中的两个儿子已经战死疆场。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头去上战场,因为他年岁已高,怕是有去无回了。

夜晚,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,我躺在床上,认真地听着门外局势地发展。

开始,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声:“皇上有征兵令,每家出壮丁一名。”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。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,“快,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。”

由于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态地发展,于是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。

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,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,就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。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。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,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,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,像是从地狱来的使者。

“快,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。”其中一名差役说道。

“我有三个儿子,都去镇守邺城了,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。哎!”老妇人叹着气,刚想继续说下去,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。

“少啰嗦,快把男人交出来,”一个差役抽出了手里的弯刀,“你这是违抗皇命,是要杀头问罪的。”

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,说:“我的家中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,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,难道你们也要把他抓走吗?因为有这个孙子在,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我们。”

“你无法使我们相信,我们要进去检查一下,以证实你们家没有男人了。”两名差役对待这件事情是十分严肃的,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。

“我们都是穷苦的人家,孩子的母亲都不敢出门,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,怕到时候会让老爷见笑。”老妇人的语气变得很无奈。

“不行,我们是一定要进去查看的,这是我们的职责。”说完,两名差役推开老妇人,想要强行闯入房间。

老妇人无奈地说:“这样吧,我虽然年近七旬,但我不觉得自己很衰老,我可以和你们走,尽快到河阳去服役,以表达我的爱国之心,如果来得及,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!”

两名差役发出了奸笑:“那好吧,你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,但是你替代你们家的男人去从军,实在是精神可嘉,你迟早是会得到战功的!”

看到这里,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妇人拉回来,但是她的儿媳妇拉住了我,示意我现在不要出去。我就这样忍着,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就这样离开了。

那两名差役依旧在挨家挨户地寻找壮丁,直到后半夜,外面的嘈杂声渐渐停止了。但我好象听到了一阵哽咽声,大概是老头回来了吧!

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激动,打开房门,一阵北风吹来,这时我才发现,门口已经有了很厚的积雪,大雪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。我走出房门,月亮似乎是孤单地悬挂在天空中,满天的星星不知到哪里去避难了。

天渐渐亮了,雄鸡站在山上鸣叫,鸡啼声中处处充满了悲伤。我再次骑上我的瘦马,和老头告别,我看出他一夜未眠,眼睛是红肿的。不知是雪花飘进了我的眼睛还是我也感到了悲伤,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。我永远记得那一天,天灰蒙蒙的,又阴又冷。

《石壕吏》扩写

傍晚时分,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。家里虽然很简陋,但却很干净,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。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,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,叫我慢慢喝,不要呛住了,虽然,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,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,父亲早已年迈,但在这个时候,做儿子的,虽然不在她身边??想到这,我不禁伤感落泪。老妇人坐在我身边,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,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,什么难关都闯过了,可现在,现在??话没说完,老妇人便哭起来了。岁月的艰辛,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,头上布满了银发,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,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,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,一双长满了硬邦邦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沟,衣服早已褪了色,打了许多补丁。这时,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,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。

夜晚,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“你家剩几口人,这与我们无关,反正,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。识趣的就赶紧放手,否则——!”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,妇女的哭泣声、叫喊声。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,都显得很紧张,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,接着,老头儿便爬墙逃走。老妇人坐在椅子上,想起自己镇静下来,却怎么也不能冷静下来,茶杯在她手中抖动着,水流了出来,老妇人站起来想去拿布来擦掉流出来的水,却差点摔了一跤。老妇人坐回到椅子上,两手紧紧的握在一起,放在胸前,像是在祈祷,寂静的小屋传来了敲门声,老妇人像触了电似的,把头抬了起来,转向门口的地方。喃喃地说:“来了,来了,又来了,差役又来抓人了。”又传来敲门声:“开门!开门!”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。

“怎么这么久才开门,想累死爷们呀?!”“不、不,小的不敢,不敢。只是,只是,身体不太舒服,走路不快;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。”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!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。

(我)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(对差役)说话:(有)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。一个儿子捎信回来(说),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。(像我们这样)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,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!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,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。(因为)孙子在,她的母亲没有离去,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。(我)老妇人尽管年老力衰,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,(然后)赶快到河阳去服役,还能够(赶得上)准备早饭。

到了深夜,说话的声音没有了,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。(诗人)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,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。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。

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分享。美味可以分享,欢乐可以分享,幸福可言分享,经验也可以分享??生活因分享而充满温情。

请以“分享”为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文体不限,字数600字左右。

【满分佳作】

1 分 享

冬日下午的阳光,总是如此庸懒无力。即使这样,仍少不了村里人在它的笼罩下取暖闲谈。

奶奶也是其中的一员,我陪着她,也享受着午后的悠闲。真愿在这一刻时光停止,看着听着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述他们经过加工的过去。

“妮子,吃饼吧?”奶奶将她手中的饼伸到了我面前。一根银丝连接着她干涸的嘴唇和饼上的断痕,又随着距离的拉长而消失。我不知该怎样回答。突然又希望这一时间瞬间结束,让我远离尴尬的境地。

“恩,我不吃??哦,不是,是??是因为我不饿,真的,真的不饿。”我摆一付信誓旦旦的模样,似乎连我自己都深信不疑。“啊?你刚才不说有点饿嘛?说你没吃饱!”“啊?哦??我现在饿过头了,就不饿了。”我的脸在发热,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变红了。

“她是嫌你脏!”一句话顿时掀开了我的秘密。我不知道我是什么表情,只是望着奶奶!她充满疑惑的脸顿时变为尴尬,脑门上的皱纹由紧而松,眼睛里没有神情,嘴巴依旧张着,只是不再闭合,呆呆的,阳光照着她银色的头发刺着我的双眼,我垂下两眼,不知何去何从。大概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,她端起她的椅子走了,看着她吃力的背影,我心中涌出了一股酸涩。

这以后,日子还是照常,奶奶对我依旧很好,只是不再主动给我东西吃。我心里总觉少了些什么。后来我明白了,我缺少接受关爱的能力。老人的心是脆弱的,如同她们疲惫的身体,但她们依然是热情的,总想将自己剩余的时光全部化做爱将晚辈包围。而爱的给予方式就是与你分享。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喝水的时候,一碗水总是奶奶先喝,我再喝。她总是说,热水太烫,我把热的喝掉,你再喝温的。其实,她留下的不是什么温水,而是爱,温润的爱。

后来,等我明白分享的意义时,时间已不给我弥补的机会了,它带走我的遗憾,牵着奶奶的手,匆匆走了!现在,我将早已知晓的分享不断复制,载上我的爱,飞入亲人的心田。“妈,这种口味的月饼真好吃,您吃吃看!”圆圆的月饼,在两张挂着弧度的嘴边徘徊着,消失了!

评语:

这是一篇记叙文。经典在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,能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思念和内疚!

在前行的道路上,有的人彷徨等待,依赖别人;有的人悠哉慢行,顺其自然;有的人自我激励,奋力奔跑……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,会明白自己跑起来有多么重要。

请以“让自己跑起来”为题作文。

要求:①文体自定(诗歌除外);②思想健康,写出真情实感;③不少于600字;④文中不行出现真实地名、校名和人名。

无数次驻足在那条青石板路的尽头,看眼前永不变幻的风景。冬日掉光叶的大树和已然泛黄几乎不见的小草,陌生的行人行走至此便义无反顾地转身。偶尔会感到有点无奈,有点彷徨,有点手足无措,却从未想过让自己跑起来。

沿着石板路慢慢地走,心里却有着惆怅,明明守着自己独有的梦想,却失去了无数个可以拼搏的日子。在一次次的彷徨与无奈中,拿回自己并不满意的成绩单。该背的没有背,该做的没有做,尽管如此,我仍然怀着一腔莫名的情感停下了前进的脚步。风中的小草突然间多了绿色的影子,依稀的绿色,就在不远的前方。我的脚步突然间轻快了起来,仍然有许多希望,那不变的小草不也抽出新芽、开始新生了吗?我的心头开始涌动起一股潜滋暗长的力量。

沿着石板路慢慢地跑,心里也多了许多希望。我已经开始跑起来了,偶尔却想要放弃,害怕前行的道路上困难险阻,害怕别人的目光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,更害怕奔跑后迎来的却不是成功。不知不觉中,又看到了熟悉的风景。树还没有长出新叶,大树俯瞰着小草,有着些许戏弄的意味,可是低矮的小草在阳光下生长得生机勃勃,这儿一撮绿色,那儿一撮绿色,虽然还夹杂着黄色,但长势已经够喜人的了。这里人烟稀少,但是大树的注视却并没有使小草失去希望,从抽芽到现在,它们执着地成长着,一刻也不停,一刻也不停,尽管生长的速度很慢很慢,但每天一点点的进步积累起来却显得那样饱满。我的心头开始蓬勃着一股生机迸发的力量。

沿着石板路飞快地跑,心里更少了一些彷徨。我眼前的风景已然开始改变了,那许许多多的小草已连成一片,淡青色的小草,夹杂着新生而出的嫩绿色,汇成我眼前力量的源泉。即使在大树仍未出新芽的情况下,小草们旁若无人地生长着。它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杂草作斗争,它们克服了大树不知意味的目光。没有琼浆甘露,它们只凭着淅沥的雨水接受日月的精华。它们毫不害怕眼前一切的一切,认准了前进的方向,便执着地向前奔跑。它们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奔跑,是在用心灵唱出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歌。我的心头开始迸发出一股势如破竹的力量。

我开始让自己奔跑起来,真正地奔跑起来。耳边是呼呼的风声,我忽然明白了很多很多,不管前方有怎样的困难险阻,不管别人有怎样注视的目光,不管未来的结果是否是成功,但是,只要让自己跑起来,收获的就一定是梦想的彼岸!

[点评]这篇习作语言比较流畅,通篇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,写出了自己心境的变化,写得非常成功。

“无数次驻足在那条青石板路的尽头,看眼前永不变幻的风景。冬日掉光叶的大树和已然泛黄几乎不见的小草,陌生的行人行走至此便义无反顾地转身。偶尔会感到有点无奈,有点彷徨,有点手足无措,却从未想过让自己跑起来。”这个开头写得非常好,不仅构思比较新颖,而且清新可感,令人顿生喜爱之情。这就是漂亮的开头,在应试作文中,这是一处明显的亮点。

本文内容积极并层层递进,辅以各种修辞手法,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。

半命题作文《有时,我也想______》写作指导与优秀作文示例及点评

[作文题]

在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,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:从来都很执著,有时也想退缩;一直都漫不经心,有时也想认真??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;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??尽管不曾付诸行动,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。

请以“有时,我也想_______”为题,写一篇文章。

要求:1.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.将题目补充完整;2.文体不限(诗歌除外);3.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、校名、人名;4.不少于600字。

[写作指导]

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。命题要求先根据提示语将题目补充完整,然后再进行写作。补全文题,是写好这篇作文的第—步。补充文题的过程,实际上是确立作文主题思想、选择并组织材料的构思过程。写作时,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:

一、抓住关键词“想”字审题。短线上所填的内容,一定是一个“行动”,这个行动有充足的动机,有实施的可能性,而“我”没有实施,仅仅是一个“想法”。人类最伟大的想法是理想,最痛苦的想法是忏悔,最离奇的想法是梦。搜索一下自己的生活,找到曾经有过念头但还没有付诸行动的“想法”来补全文题,并不准,

二、小心对待题目中的“也”字。“想”和“也想’大不相同。“也”字暗示同学们:你的“想法”不宜独树一帜,不必超凡脱俗,不能标新立异,最好是有别人付诸过行动的。朴朴实实写建立在自己生活实际之上的所想就可以了。

三、立意应读规避幼稚低级的心理事实。“想法”产生的缘由,“想法”为什么没有付诸行动,“念头”本身的品位。都要考虑到,但不需要全面细致展开,集中力量将对读者有启发的一点写好,就构思成功了。

确立主题后,要在结构上、语言运用上巧下工夫,因为中考作文的读者是阅卷老师,改卷速度快,如果不注意结构过渡,阅卷老师在短时间里难以发现明确的中心。简洁明了的结构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,而干涩的语言会令读者生厌。要突出一个“情”字,富有感情的材料,饱含激情的叙述,动情的内心独白,都靠含情的词句承载,以真情打动阅卷老师,就会得高分。

[优秀作文示例]

有时,我也想写一本书

有时,我也想写一本书??

夏夜的星空,承载着我太多的梦想。我静心冥想,希望能用青春写下一本书。

有时,我想学着鲁迅,写一本像《朝花夕拾》一样的书。岁月的脚步匆匆,我们将往事默默藏在了记忆的箱底。有时,我也想写一本书去记录曾经美丽花开的瞬间。我想在一个明媚的清晨静静回忆儿时与小伙伴们搭积木时的欢乐,慢慢回想小学时与朋友闹别扭又和好后友情的升华,细细回味我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现在的梦想,待到几年后的一个黄昏再打开紧闭的心扉,拭去记忆上的尘埃。有时,我真想写一本书,去守候过去美好的财富。入夜,又让当下的温馨与往日的甜蜜同枕。有时,我也想学着川端康成,写一本像《伊豆的舞女》一样的书。也许是学习压力过大,我像一个蜗牛一般背着一个重重的壳,几乎喘不过气来。我想写一本书,像天真烂漫的伊豆的舞女一样,在心中舞蹈;像花儿一样在纯净的世界中绽放,用纯洁的心灵释放最完美的人生。有时,我真想写一本书,去记录一颗毫无杂念的心,不让世俗的烟尘蒙蔽了双眼,羁绊了自己前进的脚步。

有时,我也想学着奥斯特洛夫斯基,写一本像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的书,生活教会找,人生中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,我们应该告诉自己要坚强。我想做一个保尔一样的战士,用微笑面对挑战,用青春迎接梦想,释放心中的缕缕阳光,有力地书写下自己的格言——青春是这样炼成的!这让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,一个个普通而高大的身影,那些凭借自己的信念与勇气而活下来的幸存者,不也同保尔一样,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人生故事吗?有时,我真想写一本书,像一个战士,用坚强与勇气构筑自己的神话。

夏夜璀璨的星空下,我静心冥想,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本书呢?需要我们认真走好每一天,抛开杂念并用坚强的意志去写好它。我默默许下愿望,要用最美丽的画笔挥写下最灿烂的篇章。

有时,我也想写一本书。可是,还没有动笔??

[点评]有时,我也想______,这是一个容易入题,亦容易落入俗套的命题,但这位考生写出了才情,写出了大气。考生巧妙地安排了三个表达场,成功对接三个有着特殊文化意蕴的文化名人,表达了个人对人生较为成熟的思考和感悟。结构处理精当匀称,首尾呼应,收放自如。语言如行云流水,读来有一种诗的韵味,是可以看出小作者不浅的文化底蕴与文学素养。实为一篇青春的宣言!

写作指导:

写好半命题作文,首先要反复琢磨已命的半个题目的含义,它往往对作文的选材、主题、文体等有所限制。“有时,我也想__________”这一文题中,“有时”限定了特定的时间,“我”限定了陈述对象只是作者本人。"也"加了着重号,提示


改写《石壕吏》作文500字》出自:百味书屋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850500.com/news/108148.html
转载请保留,谢谢!
查看更多相关内容>>改写《石壕吏》作文500字
相关文章
  • 改写《石壕吏》作文500字

    把杜甫的《石壕吏》改写成记叙文——精彩导读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作文要求:把杜甫的《石壕吏》改写成记叙文。原诗:石壕吏(杜甫)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老翁逾墙走,老...

推荐范文